读《重来3》

《重来3》中文版部分内容摘选.

长期的疲惫不是荣誉勋章,而是愚蠢的标志。

开篇

我快忙疯了(it’s crazy at work)

对许多人来说,“快忙疯了”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可是,为何要这么疯狂?

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工作时间被各种或真实或虚拟的东西干扰,被切割得七零八碎;
  • 二是不惜任何代价追求成长,这种不健康的执念促使人们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把他们压迫得疲惫不堪。

超长的工作时间里面, 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了.

解决方案不是多花时间,而是少扯淡;是减少浪费,而不是增加投入。

在Basecamp, 我们不要不惜代价的成长,不要徒劳无功的忙碌。我们不设被好胜心驱使的目标,不跟同类型的公司攀比。我们不把自己逼到火烧眉毛的境地。

总体上来说,我们是冷静的——这是刻意的选择,也是亲身践行的结果。

你的公司是个产品

一切始于这个概念:你的公司是个产品。

你做出来的东西叫作产品(或服务),但它是经由你的公司做出来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的公司应该是你最棒的产品。

本书的一切观点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延展开来。就像产品需要不断改良一样,公司也需要迭代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你想把一个产品做得更好,就必须不断地测试、修改、迭代。做公司也是一样。

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会集中工作6周,接下来的两周就脱离固定的时间表,“自由散漫”地工作,给自己减减压。

抑制你的野心

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

你并不会因为牺牲了一切而变得更有价值。

生命远不只是连轴转和忙到极限,人类的体验远比这辽阔、丰富得多。

充实地好好干上一天活儿,日复一日,这就足够了。

你可以拥有个人爱好,你可以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你可以坐下来好好读本书,你可以跟另一半一起看一部傻乎乎的电影,你可以抽出时间来做一顿像样的饭菜,你可以出门去散个长长的步。你可以时不时地,敢于做一个彻底的普通人。

做个快乐的和平主义者

我们为和平而来,我们没有建造帝国的野心,我们没想着要统治某个行业、某个市场。我们希望人人都能活得好好的,我们也有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但犯不着去抢夺别人的。

我们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他们也给我们带来满意的回报,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在Basecamp,没有你追我赶,没有兔子要逮,只有因干出了最漂亮的活儿而得到的深深的满足感。衡量的标准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感,以及顾客的购买量。

成为市场中的诸多选择之一,是一种美德——因为你的存在,顾客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选择。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目标

我们当然懂,我们明白商业世界的运作规律——我们只是不在乎它。我们不介意在桌上留下点钱,也没必要把柠檬里的每一滴汁水都挤干榨净,反正最后的那几滴果汁总是酸涩的。

让我们直面真相吧:目标是个虚假的东西。几乎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设定而设定的。

让公司生存下去,好好服务顾客,或者成为一个能让员工开开心心来上班的地方。这些目标不太容易量化,但并不等于它们不重要。

别总想着改变世界

踏踏实实地干出漂亮活儿,跟顾客、员工和现实世界打交道时做到公平正直,给跟你打交道的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少操心改变世界的事儿.

边走边摸索

长期计划会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要想把舵掌稳,那就在前行中及时做出微调,一千次也不怕,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猛打几次舵轮强得多。

每隔6周,我们会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这就是我们唯一的计划。

关于决策,你能掌握的最佳信息是在执行的时候获得的。我们等待这样的时刻来做出明智的决定。

舒适环境有什么错?

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是保持冷静的必要条件。[这段很非主流].

对我们来说,见效的往往不是向外突破,而是潜心向内,去深挖,留在那个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兔子洞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某样东西令你感到不舒服,那正是因为它不对劲。如果你渐渐习惯于压抑一切不舒服的感受,你必将失去自己,也将失去你的道德准则。[有些类似心理学上的, 重视你的负面感觉, 它们在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信息]

捍卫你的时间

40小时足矣

每周工作40小时就足够了。足够你干出优质的活儿,足够你保持竞争力,足够你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如果按照每周40小时的步调,你想做的事情做不完,那么你需要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把真正该做的事情挑选出来,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

保护主义

在Basecamp,我们把保护员工的时间和注意力视作最重要的责任。

时间和注意力最好是大笔大笔地花出去,而不是换成零钱或硬币,散碎地用——把大块时间用在高价值的、缜密的工作上。

高质量的1小时

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时间。如果你的时间都是零碎的小段,是谁,或什么原因把它切分成了这样?是其他人在干扰你,还是你在干扰自己?你能做出哪些改变?

问问自己:上次你能把完全不受干扰的3个甚至4个小时留给自己和工作,是什么时候?

高效比高产更重要

高产指的是把时间全部占上——把时间表填到不能更满,然后尽你所能,做得越多越好。

而高效指的是找出更多未被侵占的时间,留给工作之外的其他事——留给休闲放松,留给家人和朋友,或者留出时间,什么也不干。

利用时间的一个妙招就是,不做不值得做的事。

比别人更努力,就能出类拔萃?

职业道德指的是做一个本质上的好人值得他人信赖,是令人愉快的工作伙伴

良好的职业道德指的不是随叫随到,而是说到做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

把“比别人更努力”的念头从脑子里清除出去吧。

别再把职业道德跟超长的工作时间画等号。它既不能帮你领先一步,也不能帮你冷静下来。

俄罗斯方块

不共享日程表.

在Basecamp,要想看到别人的日程表,你得跟人家直接协商,这可是个漫长的谈判过程,不是唾手可得的便利。

如果你对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掌控不了,那你就不可能冷静下来。你会经常感到压力,觉得自己安心做事的能力被人夺走了。

当某人把时间从你手中夺走的时候,就相当于毁掉了你“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一天”的成就感啊。真正取得进展才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满足。

即时回复

对即时回复的期待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太多的险情。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即时回复的期待都是毫无道理的。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等。

错失良机恐惧症

一边儿去吧。错过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人就是会错过绝大多数事情啊。在Basecamp,我们倡导人们坦然面对它。别再担忧错失机缘了,淡定些!

有了淡定的心态,你就会关掉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关掉聊天工具,把各种干扰拒之门外,安安心心地把你该做的事做好。

我们希望员工能体验到那种静谧的、笃定的、因专注而生的快乐。

培养企业文化

我们不是一家人

有的公司喜欢宣扬“我们都是一家人”。不,你们不是。

最优秀的企业不是家庭。它们是家庭的后盾,是家庭的同盟军。它们提供健康的,能让人找到成就感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在合理的时间合上笔记本电脑,去做最好的丈夫、妻子、父母、手足和孩子。

榜样的力量

一个树立了自我牺牲的榜样的领导者,必定也会要求他人自我牺牲。[严于律己的, 往往很难宽以待人]

工作狂是一种传染病。

信任犹如电池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谈论的概念叫作信任电池。当员工刚进公司时,这个电池的电量是50%。此后,你每跟他打一次交道,你们之间的这节信任电池就要么充电,要么耗电,具体取决于你是否能兑现承诺的事。

信任电池的电量是过往一切互动结果的总和。

信任电池的电量太低,正是工作中人际冲突的症结所在。

要想在工作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就得用心经营。唯有当你坦诚地面对关系的真实现状,你的努力才会见效。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假装你们之间的别扭感不重要,假装工作上的事都是“对事不对人”。这简直是愚蠢无知!事都是人做的啊,情绪必定会影响工作。

低处的果子未必摘得到

当你距离果子越远的时候,它看起来才越低。等你走近一些,你会发现它长得比你想象中高。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很容易摘,只是因为此前我们从没尝试过。

请尊重你从没做过的事。提醒自己,他人的工作没有那么简单。

简历不重要

把关注重点放在候选人的人品和工作能力上,免得聘用一个想象出来的虚像。

渴望干出漂亮活儿的优秀人才常常来自你最预料不到的地方,而且他们看上去跟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你只需把重点放在他们的人品和工作能力上,这是唯一能找到他们的方法。

不必理会人才争夺战

人才是不值得争夺的,它不是一种数量有限的稀缺资源——你要么拥有,要么就失去。

我们发现,培养人才、发掘他们未被开发的潜力,远比找到一个已经处于巅峰的人刺激得多

当年我们雇用这些最出色的员工,并不是因为他们那时的模样,而是因为他们日后会长成的样子。

不做薪酬谈判

在Basecamp,我们不再做工资或加薪谈判。只要级别相同、角色相同,就拿一样的薪水,同工同酬。

我们的目标是,无论什么岗位,要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拿到的薪水都能位列市场的前10%。

一定的离职率是好事,但工资不该成为绝大多数人离开的主要原因。

与军心稳定的团队一起工作,幸福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公司也会持续高产。

图书馆守则

用图书馆守则作为办公室的行为准则,你只需要做几个简单的设置,改变思维方式,尊重他人的时间、注意力和专心致志的工作时段,这就足够了。

拒绝假“度假”

度假的全部目的就是离开。

雇主没有权力侵占任何人的夜晚、周末或假期,那是人家的生活时间。真正的危机事件可以例外,但那种事一年最多只能有一两次。

剖析工作流程

逼死人的截止日期

大多数截止日期简直能逼死人。项目需求不断膨胀,工作越堆越多,可那个不现实的日期却岿然不动。这不叫工作,这是遭罪啊。

项目可以灵活缩减,这一点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几乎所有需要花6个月完成的事情,其实都能换个形式,在6周之内完成。 关键就在于你要知道哪些可以砍掉,何时该叫停,何时该向前走

界限即自由。

新常态

起先,它看上去有点不顺眼。比如某个行为你并不喜欢,但容忍了。然后,某个人也这样做了,但你没注意或没去管。接下来,人们开始接二连三地这样做,因为没人出来阻止。

此时已经太晚了,它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一种新常态。

如果你不希望组织文化里野草蔓生,那就要小心它的种子。

坏习惯会打败好意愿

积习难改.

你必须不断自问:你今天的工作状态,是你今后10年、20年、30年想持续下去的吗?如果不是,现在就做出改变,不要等“以后”。

良好的意愿活不到“以后”。

承诺比共识更重要

在企业中,唯一可持续的办法就是必须有人最后拍板。

管事的人必须做出最终决断,即便其他人更喜欢另一个方案。

好决策需要的不是共识,而是承诺。

在践行“我不同意,但我会配合你”的原则时,尤为重要的是,公司需要把最后的决策向参与的每一个人解释清楚。只有“决策—执行”是不够的,应该是“决策—解释—执行”。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你没法在每件事情上都力争完美。知道何时该接纳“足够好”,你才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来临之时绽放出真正的光彩。

与其把无限精力投入每个细节,我们会花大量精力甄选: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哪些还算重要,哪些一点儿都不重要。甄选环节最需要高质量地完成。

逐渐聚焦

工作中时不时会有激动人心的新想法冒出来, 要抗拒它们的诱惑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你真想往前走,就必须学会聚焦。[我真的是容易分心啊]

6周一个项目原则. 头一两周用来澄清未知,验证假设。在这个阶段,概念碰触到了现实,如果它合理,就会站得住脚,如果不合理,就会碎裂掉。

一旦最初的探索期过去,每一周都应该离“完成”的目标更近一步,而不是更远一点。下定决心把任务完成,一点点把想法实现,之后你肯定有机会折返的——但前提是你得真的把这事做完。

“无为”又何妨?

有时候,你必须挑战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有时候,你必须明白,投入了时间未必一定会带来收益。“无为”可能是最艰难的选择,但同时也是最强有力的选择。

最糟实践

每个成熟的行业里都充斥着铺天盖地的“最佳实践”。

然而,这里头有太多不仅仅是扯淡,而且还很可能是你能做的最糟的事。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下去就行了。创造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模式,至于这些做法对别人来说算不算最佳实践?管它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想要完成更多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干点

说“不”是收回时间的唯一方式。

别给自己排上12件任务,然后把它们的次序摆弄来摆弄去,企图找到一个效率最高的排列组合;你也用不着设定计时器,闹铃一响就赶紧换下一件事做。把12件事删掉7件,你就有时间做余下的5件了。这不叫时间管理,这叫任务精简。其他的一切秘诀都是忽悠人的。

最徒劳的莫过于高效地做完全没必要做的事。

魔力数字3

Basecamp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由3个人组成的团队完成的。

我们不会投入更多人手来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精简到能被3人小组承担并完成的程度

3令你诚实。它用正确的方式笼住你的野心。它会要求你权衡、折中。最为重要的是,3能减少沟通中的误会,增进协作效率。

“不”的价值

知道自己该对什么说“不”,胜过知道该对什么说“是”。你要明白“不”的价值。

深入思考业务

冒险不等于鲁莽

冒险不等于鲁莽,你并不会因为把自己或公司置于毫无必要的险境而变得更加勇敢。聪明的赌局是,万一局面跟你设想的不一样,你还可以翻盘重玩一遍。

季节轮转

你用相同的方式、相同的步调,做着相同的事情,时间一长,单调的感觉就会反噬。[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感受, 学会保护自己不被单调反噬]

用工作时长、任务难度,甚至专门的福利来强调季节更替的感觉吧,想些办法来打破一成不变的单调感受。

利润才是硬道理

我们一直有意识地控制着发展的步伐,不要一下迈得太大。

我们一直严密关注着成本,并且绝对不做可能会导致公司出现赤字的事情。

利润意味着你有思考的时间,有探索的空间。它意味着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和时间表。

故意放弃 [这个真的很独特]

不敢失去的客户是最糟的客户。

今天,Basecamp软件的价格是每月99美元,一视同仁。[牛逼啊, 极少有公司敢这么做]

按人数收费的问题在于,它会把你最大的客户变成最好的客户。如果你没有全然的控制力,金钱就会产生影响。而这也决定了你要把时间花在谁身上。一旦金钱流动起来,你不可能避开这些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水龙头关上。

成为一家冷静的公司,关键就在于想清楚你是谁、你想服务谁、你想对谁说“不”,并由此做出决策。

发布,然后学习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产品究竟怎样,那你就得把它发布出去。

尽你的最大努力去做,相信你的作品,然后发布出去,你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答案了。

真实的市场,那里是你唯一能寻获真相的地方。

你会从真正需要你的产品的真实用户那里,得到真实的看法与答案,并以此为基础做迭代、改进,发布,然后学习。

别做承诺

从Basecamp初创时起,我们就很不愿意做出产品改进的承诺。我们向来希望客户能根据现在买到的正在使用的版本来判断产品的好坏,而不是某个“有可能会”在日后推出的、想象出来的版本。

承诺就像债务一样,会堆积起来,还会产生利息。

掌控变化

人们不喜欢的是被迫改变——在一个并非由他们主动选择的时间点上,发生了他们并未主动要求的改变。

当一个新产品突然被甩到他们面前时,你眼中的“全新升级版”,在他们看来很可能变成“什么破玩意儿”。[哈哈]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绕了很多弯路,才领悟到这个关于销售的核心真理:把新产品卖给新客户,让老客户留着他们原有的东西。这就是保持安宁和冷静的方法。

履行原有的约定,维持老产品运转,这些不是没有成本的。但这就是拥有光辉历史的代价,这就是成功的代价——你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以至于客户在你做出最新的产品之前就已经喜欢你了。

创业容易守业难

越往前走,越艰难,最容易的就是第一天。这就是关于创业的暗黑小秘密。

如果你明白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能在头脑中演练,在风雨袭来之前做足准备。关键就是你设下了什么样的期望。[自证预言吗?]

美好的旧时光

如果“美好的旧时光”那么美好,我们就尽最大努力留在那个阶段,维持一个可持续的、可管理的规模。我们依然会增长,但要缓慢,并且可以掌控。我们要留在美好的时光里——而且不需要那个“旧”字。

在顺境中收窄,这是一家冷静的、赢利的独立公司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