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

意料外的一次开坑。

最后一章说的是东坡逝世,刷完的时候,正好在高铁上,列车行进,发着呆,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吊诡的想法:人生真是短暂,每个人都是要死的……

按照常规,应该是先缕缕整本书的脉络,来一遍东坡极简史啥的,考虑到我这么懒一人,整出来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也累,就略过吧。

毕竟林语堂这本,不像历史,更像小说。

简单说说看完后的一些感受。

整体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可能是因为东坡太有名了,所以林语堂对他极尽偏爱,东坡被描述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当然,东坡应该是担得起这些赞美的,毕竟这样的一位大诗人,谁不喜欢呢?可惜个人对东坡的诗词了解不多,更别说字画那些了,也许是该多刷些东坡先生的文集了。「坑越填越深……」

书中作者引经据典,中外名人信手拈来,刚开始看会觉得新奇,但是后面会有种串场的错觉,本来好端端地说着北宋,突然冒出来个英国诗人,或者狮子,豹子之类的比喻,沉浸感瞬间就没了,直愣愣地只想来一句,我擦,这什么鬼?!那感觉还真的是奇特,一时无法适应,只能说还无法欣赏这种叙事风格。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王安石的描述,感觉王荆公真的是背了口好大的锅,被喷得狗血淋头,当然书中对拗相公的评价虽有失偏颇,但提到那些变法涉及的细节,真真是涨知识。看知乎上有人点评说,看完这本,一定要去看《王安石传》。哈哈,尼玛,笑喷!

回到东坡本身。

一直觉得苏东坡招人喜欢,是因为他那乐天派的性格,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他都能在当下找到快乐,这份洒脱不羁,谁不喜欢?偏偏拥有这般性格的人,又是个不世出的大才子,还好奇心爆棚,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瑜伽,酿酒,辟谷,炼丹,修仙……不过东坡炼丹修仙这段倒是让我意外了,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文人之间对修仙炼丹药颇有心得的,还交流分享,估计在当时也算是件牛逼哄哄的雅事吧。不过也不得不说,一个人在某些领域可能会达到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是在另一些领域,却也可以错得离谱。

整本书里面,并没有提到苏东坡为何如此有才华。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自小就智力超群,才思敏捷的感觉。但书中有个细节,提到苏东坡晚年被贬到海南岛时,他的儿子苏过陪伴在他身边,苏过将《唐书》抄写了一遍,又抄《汉书》 ,而苏东坡在躺椅上听儿子诵读这些书时,偶尔指出古人的生平细节,评论之。一看没啥,细想觉得真的是厉害。这得读了多少遍才能记得如此清楚?不用猜,东坡小时候读书定然也是抄过那些古籍的,嗯,下次我也来试试这抄书学习法:P

刷书的时候,在网上Google东坡的诗词,发现中华诗词网上,收录了东坡蛮多的作品,但是网站的体验有些一言难尽,各种广告植入,给自个立个flag,整一波东坡的作品集,希望这个坑能早开早填。

书中有段写到苏东坡一天夜里睡不着觉,找张怀民,巧的是,张怀民也未寝,两人便相约在月下散步聊天,不知为何,对这段印象还挺深刻的,仿佛看见两位知心好友在月下天南海北,互诉衷肠,宁静美好,就以这首《记承天寺夜游》来为这篇不着调的读后感结个尾吧。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