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清楚应该在某时做某事,但你心里满满的排斥,就是不想去做,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一个平淡的周四下午,一个不想coding的人,做了什么?
正文
打开电脑后,看了会代码,开始神游,看到页面上一线飘红,满满的bug味,不想继续。
我知道我在逃避,然后我做了什么呢?找纪录片看,看电影,重新刷了一次《手机》。
很佩服冯小刚,拍的挺好,现在来看也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看完的整个感受是,当一个人不能真诚地对待他人时,其实反向地,他在跟自己撒谎。诱惑很多,随口一说,再巧妙的掩饰终究有不得不破的一天,我曾经感觉手机让我很分心,一度想要远离它,后来明白,让我分心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渴望得到他人关注,不愿错过信息的心态,或者在寻找kill time的方式?擦,我竟然还有时间来kill?或者更多的是想体验及时反馈的快感。其实,当你真的专注于培养自己的技能,反而内心是愉悦的,踏实的,因为你知道你没有辜负这时光。做完一天的工作,再回头看手机,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人会找你,即使有人找,那也不是什么紧要的事。而你却为了这些无谓的事而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注意力,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回到电影本身,出书的费老有了外遇,名嘴严守一有个长期情人,后来自己的职位反而被情人所取代了。看的过程中,我的感觉是当一个人谎话成章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养成了相应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在他之后遇到相似情境的时候,会反复调用,然后这个模式也就会不断加强,如果这个行为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相当于不断犯错,那么这些一个个小小的错误,慢慢积累,其效益最终必然让当事人陷入困境。而如果最开始便是以诚相待,那反而是最舒心的相处方式,当然在有些场合,我们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得不说一些慌,我也觉得可以理解。《the road less travelled》里也提到这个话题,真诚,也是需要智慧的。
人生贵适意啊!
另一个很搞笑的细节是,当李燕发现费老有了外遇后,哭着说:”上网聊个天你说我堕落,说什么生命短暂,白驹过隙,你呢,你是只争朝夕。“ 有够搞笑的。我们大部分都会犯这个错误吧,对他人高要求,对自己却是低标准。嗯,我们对自己还真是非一般的宠啊!
不知道为什么,敲完这些字的我,反而有了要做事的冲动了。
也许有的时候,人在遇到不想去做的事情时总想着逃避,但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直面,而这个过程的转变,有些时候需要一些外力?其实道理都懂,但没能及时去制止自己,任情绪牵引,那时候的感觉就是什么也不想做,歌也不想听,代码也不想敲,连电影也不想看,可又觉得必须做点什么,结果看完一部电影,反而静下来了,也是奇怪了。
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境,怎么破?码字吧,写下来,就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