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等待戈多》

读的是施咸荣翻译的版本,感觉译得带点京片的味儿, 让我想起老舍《茶馆》中人物的对白。

剧本很短,两幕,出场五人:戈戈,狄狄,幸运儿,波卓,送口信的小孩。情节也很简单,黄昏时分,戈戈和狄狄这两个流浪汉在一棵树下等待戈多,中间他们还商量着通过上吊来打发漫长的等待,后来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四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三人,一直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 没有任何重点,幸运儿只在被他们三个教唆着思考的时候,才开口吐出了一串串话,像是无序蹦出来的字眼,中间波卓还伪文艺了一把,然后波卓带着幸运儿离开,最后小孩过来告诉两个流浪汉,戈多今天不会来了,明天再来,两个流浪汉也各自回去了,这是第一幕。后一幕,人物不变,只是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们摔倒了,被扶起后又离开了,小孩来了,同样的,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会来了,明天再来,两个流浪汉又开始商量着上吊了,嗯,没有绳子,裤带被拉扯断了,得,各自回吧,明个再来。

整个看完,除偶有些句子会让人发笑,整个的氛围让人觉得很是沉闷,就如同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总得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至少不能那么的无聊?脱靴子,试靴子,脱帽子,换帽子,唱歌,蹦跳,吃萝卜,上吊,摔倒,起来,来回踱步……

整个剧本无法用常规的逻辑去理解,为什么仅仅过了一天,波卓就瞎了?而且虚弱的站不起来需要人搀扶?幸运儿为什么成了哑巴?昨天还在那里被命令着思考说话的人,第二天竟然不能开口了,是在暗示着唯一一个思考的人都不能表达他的思考了吗?戈戈总是间歇性失忆,可又对某些事情记得格外清楚,还有为什么昨天来的小孩竟然已经不认识他们了?好吧,这是荒诞剧。

看完不得不去看了下作者的简介,窃以为这样的剧本,应该多半与其人生经历有关。果然,贝克特本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流浪和逃亡生活,还曾有过在街头散步时,被陌生人用刀刺穿肺部的经历,这样的遇刺经历不得不说是挺荒诞。

大部分人看完这本书,应该会猜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戈多代表着什么呢?希望,命运,还是一个能改写他们人生的契机?文中多次提到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戈多更多的算是他们的一个念想吧,也许他们在等待着改变,改变这无聊的日日消遣,打破这没事可做的状态,可我又暗暗觉得他们既渴望改变又害怕着改变。他们总是说着要怎样怎样,但是他们就是不动,与其被动等待,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呢?

《东邪西毒》里,几乎身无分文的孤女,找到欧阳锋,希望可以雇到杀手报仇,固执的她每日都来,但一直没人愿意帮她,她在等,等那个愿意出手的人,最终她等到了洪七,也许看似渺茫的等待也会有所收获。

“每个人都会为一样东西坚持着,其他人看会觉得是浪费时间,但是她却觉得很重要。”

换个角度,把戈戈和狄狄的这种等待看着是一种傻愣似的坚持,感觉美好多了。

如果戈多真的来赴约了,这两个流浪汉应该很开心吧?或者这二位会琢磨着找个地儿狠狠地把戈多揍一顿,因为他老是放他们鸽子,然后再教唆着让戈多回去,他们要继续等待?额,有点太胡扯了。

人生苦短,愿所等有所获。